详情
厦门无证狗上万条 呼吁主人文明养犬
狗狗之家
更新日期:2025-09-05 07:24:42

公园、大街小巷、商场内,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可以看到狗的存在。市养犬办的工作人员说,无证狗的数量无法统计,不过肯定有几万条。本报曾经在去年5月连续刊发六篇关于不文明养狗的文章,市民总结的不文明养狗三宗罪里,“排泄物污染环境”占54%,“易伤人”占27%,“叫声扰民”占19%。

当然,罪不在狗狗,养而不教,主人之过也。代表委员建议,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,并强化办证服务。

【调查】

狗随地便便市民不敢坐草坪

南湖公园的门口虽然贴出告示“禁止携带宠物入内”,每天早晨和傍晚还是会有市民牵狗来遛。市民孙先生常去南湖公园锻炼,前天他就在公园前的天桥看到过有狗大便,公园里常有人牵着狗随地大小便。孙先生说,现在他是不敢坐在草坪上了,生怕“中招”。

家住湖滨四里的方先生被狗折腾得够呛,他的邻居最多时在屋里养了十多条狗,并用来卖钱。狗在楼道里大小便,腥臭不说,狗毛还经常乱飘。方先生和邻居沟通了很多次都没有用,最后被逼无奈,只好将屋子出租,搬到江头和父母一起住。

一些大型犬存在攻击性,让不少市民很担心。我市曾发生过多起狗伤人的事件,前年黄厝的藏獒伤人事件最后惊动民警将其击毙。

有多年养狗经验的李先生说,有些杂交的狗混合了不同品种狗的基因,神经上存在问题,情绪不稳定,有潜在的不可控危险,极易伤人。特别是在电梯里,因为是封闭的空间,平常温顺的宠物都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焦躁不安而伤人,更何况杂交狗。

小区内不合时宜的狗叫声也常常困扰着居民,家住前埔的黄先生每天早上6点要起床去集美上班,可是他家楼上的住户养了一条金毛,邻居常和狗经常在屋内玩耍,发出“咚咚”声,让他很是烦躁。

【探因】

监管有局限无证狗狗多起来

获取宠物的渠道一般是从好友那里或宠物店购买。前晚,记者以顾客的身份来到槟榔西里的一家宠物店,工作人员说,若需要狗的话,她可以从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的专业养狗人那里购买。记者询问要不要办理狗证,工作人给出的答案是,可以办也可以不办。她说,狗证办一次需要800元,其实办不办无所谓,反正一些防疫措施在宠物店也可以做。

《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》早在2007年4月1日就开始施行。《办法》中提到,公安部门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,但日常多是市养犬办和区城管执法局在负责查处无证狗,市养犬办只有6名执法队员,9名协查员和一支聘请的专业捕犬队伍,主要负责岛内主干道和5个市属公园公共区域紧急情况下养犬管理执法。他们碰到的困难是人力过少,再者在执法过程中,常碰到狗主人抗法,执法队员又没有权力采取强硬措施控制狗主人。

【建议】

办证免费做好服务更重要

市爱护动物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萧冰说,青岛的宠物狗办证率基本达到100%,根本原因是青岛的犬只办证不用花钱,连打疫苗都是免费的。同时,政府委托十几家审核合格的宠物医院为宠物狗注射疫苗,宠物主人拿着疫苗注射证明,不用带着小狗也能去公安局办证。

北京政府收取的犬只办证费用不低,要1000元,但是后续服务很多,除了定期为宠物狗主人寄送犬只养护手册,开展宠物狗活动,还在公园、社区开辟专门提供宠物狗活动的场所,宠物狗主人切实感受到缴纳费用能享受到了服务,不少人愿意去办证。

市人大代表、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宋方青说,《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》的出台意味着有法可依,相关责任部门要深入调研,发现目前无证狗增多的根源,是人力不足或是执法成本过高,还是法律法规需要完善等。执法部门不应仅仅“堵”,还应多“疏”,比如采取一些鼓励措施,可以效仿上述两座城市的做法,增加办证的一些配套服务,比如定期为狗打疫苗,检查健康状况等,让养狗人确实能感到办证的好处,形成良性循环。

市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主委杨槐说,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舆论环境也是必要的,公安机关等部门要加强普法教育,社区、物业等也应当加大宣传,比如张贴宣传单,让市民知道养狗必须办证,规范文明养犬。